<span id="z1db9"></span>
<sup id="z1db9"><track id="z1db9"><big id="z1db9"></big></track></sup>
<dfn id="z1db9"><b id="z1db9"><span id="z1db9"></span></b></dfn>

<object id="z1db9"><button id="z1db9"><label id="z1db9"></label></button></object>

    您的位置: 健康教育 常見病宣教

    【真相】崴腳初期原來不應該按揉,這樣處理才是對的……
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2-10-10 09:23 本文來源: 骨一科 范寶瑩

    崴腳!這是一個多么痛的領悟!


    有多痛?誰崴誰知道!

    崴腳,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,醫(yī)學上稱做踝關節(jié)扭傷。 踝關節(jié)主要由脛腓骨的下端和距骨、跟骨組成,其穩(wěn)定性主要由骨性結構、內外側副韌帶和周圍相關的肌肉來維持。由于內側副韌帶相對外側副韌帶較為強壯,踝關節(jié)扭傷多是旋后型損傷,多數情況下主要傷及外側副韌帶,有時會傷及其它韌帶,甚至有距骨的軟骨損傷。這種外傷是外力使足踝部超過最大活動范圍,令關節(jié)周圍的肌肉、韌帶、關節(jié)囊等軟組織拉扯撕裂,導致出現疼痛、腫脹和跛行的一種損傷。第一次崴腳如果處理不當容易造成反復扭傷,形成習慣性崴腳,即習慣性扭傷。

    崴腳之后如何處理?這些是誤區(qū)哦!

    錯誤做法一:扭扭、揉揉

    崴腳后,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趕緊扭一扭踝關節(jié)或者用手按揉,這是忌諱動作。腳踝扭傷后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即停止運動,并觀察傷情。如果足踝還能活動,周圍也沒有明顯腫脹,疼痛也不明顯,屬于輕度扭傷,可自行處理。如果當時足踝腫脹并不明顯,只有輕微瘀傷,隔天開始明顯腫脹、疼痛,甚至站立困難,往往說明存在韌帶損傷,這種情況已屬于中度損傷了,應視病情嚴重程度選擇是否就醫(yī)。假如扭傷后足踝部立即就腫脹起來,而且無法自由活動,局部疼痛明顯,很可能韌帶損傷得較為嚴重,甚至有可能已發(fā)生骨折或關節(jié)脫位,要盡快到醫(yī)院處理。


    不管輕度、中度還是重度腳扭傷,按揉都是絕對要禁止的做法。崴腳后,雖然多數人的足踝表面看不出明顯傷痕,但這并不說明踝關節(jié)內部沒發(fā)生組織損傷。如果局部血管和毛細血管破裂、韌帶或肌腱損傷,此時按揉該部位,會進一步加重內部損傷,使腫脹更明顯,不利恢復。

    錯誤做法二:擦紅花油、云南白藥等藥油

    腳踝扭傷后,立刻用紅花油、活絡油、云南白藥等藥油涂抹受傷部位也是人們一貫認為正確的做法。實際上,這樣做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。這類藥油常含活血成分,在扭傷早期,可能加重出血,導致瘀血擴散、組織水腫加重。崴腳后正確做法是什么?

    正確做法:輕度扭傷,想要自行處理時:請遵循RICE原則:休息(Rest),冰敷(Ice),加壓包扎(Compression),抬高患肢(Elevation。

    休息(Rest:受傷后不管程度如何,首先要注意保護患足,注意患足制動,避免下地行走,必要時予支具或石膏固定。傷后繼續(xù)活動或行走,加重了損傷關節(jié)的負荷,使受傷踝組織進一步充血,局部組織情況惡化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因此當我們受傷后應該即刻休息。




    冰敷(Ice在受傷的頭72小時 內,要迅速將腳及踝部浸泡在冷水里,或者是用毛巾包著冰塊,敷在腫脹的部位,每次約30分鐘,間隔3-4小時一次。冷敷主要是讓身體局部溫度降低,讓血管收縮,減少局部的血液循環(huán),降低血管的通透能力,從而達到降低新陳代謝、止血消腫的效果。此外,冷敷還可以減輕因為受傷所導致的肌肉痙攣,避免組織細胞的二次傷害。

    在急性損傷的最初3-5天內,一但出血得到控制,沒有炎癥進一步發(fā)生,可交替冷敷和熱敷進行。10分鐘冷敷,然后直接進行10分鐘熱敷。冷敷時血管發(fā)生收縮,轉換為熱敷后血管重新舒張,大量的血液流入受傷區(qū)后有利于受損組織的修復。血液是供應能量和營養(yǎng)的重要渠道,對傷后組織修復有極其重要的意義。熱敷時可選用熱瓶子、熱毛巾、熱按摩或者市售的熱敷袋進行,但需要注意防止熱灼傷。




    注意:崴腳后的前三天,也就是需要冷敷的時候,絕對不能進行按摩,這樣會加劇毛細血管的破裂,令出血量加大,傷情更為嚴重。需等到改用熱敷時,再行按摩。(這時候按摩是否可輔助紅花油之類的應該視情況而定:如果想輔助紅花油,可以先行小量輔助,如果用后腫脹加重,則予停止)并且力度和幅度不宜過重過大,應循序漸進,小量開始。

    加壓包扎(Compression:在受傷的急性期,即受傷的5-7天內,可以使用彈力襪或彈力繃帶予局部加壓。局部加壓可以壓迫局部充血的血管,減少出血。通過對局部組織的直接壓迫,也可以減輕局部水腫,使踝關節(jié)周圍組織直接或間接消腫。



    注意:使用彈力繃帶萬不可過緊或過松,過緊可能造成足踝部動脈受壓,造成遠端肢體缺血,嚴重者會引起肢體壞死。過松又起不到局部加壓的作用,達不到消腫的效果。一般以彈力繃帶與皮膚之間可以放置一個指頭為松緊度合適,但仍需密切觀察肢端血運情況,如果出現肢端淤血、局部疼痛加重或肢端麻木等情況需及時松開繃帶或彈力襪,并及時就醫(yī)。因此我們建議輕易不要嘗試局部加壓,請在醫(yī)生或在專業(yè)人士指導下進行。

    抬高患肢(Elevation:受傷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盡可能的減少患肢下垂,抬高患肢,可以促進回流,減少局部組織腫脹。一般需將患肢抬高于心臟平面為佳。

    如果不會自行判斷傷情是否嚴重,建議立即就醫(yī):

    有經驗的醫(yī)生可以根據查體,判定你是否有骨折,是否有韌帶斷裂。輕者一般會建議拍X檢查,排除骨折。如果考慮有韌帶斷裂和其他損傷,可以行B超或MRI檢查。

    對于踝關節(jié)扭傷的處理,一般是這樣的:如果診斷為外側副韌帶損傷,關節(jié)不松,可以戴護踝4周制動,并遵循RICE原則。如果診斷為外側副韌帶斷裂,關節(jié)松,建議“U”型石膏外固定4周制動,并遵循RICE原則。4周后然后慢慢進行功能練習。如果同時伴有關節(jié)內的骨軟骨損傷,關節(jié)內有游離體,那么就需要進行關節(jié)鏡手術,同時處理斷裂的韌帶。最壞的情況就是出現骨折了,這時候就需要專業(yè)的醫(yī)生處理并可能需要手術了。

    踝關節(jié)運動有助康復

    扭傷后適當鍛煉可以促進愈合和功能康復,防止肌肉萎縮、關節(jié)僵硬和骨質疏松,刺激韌帶生長。一般傷后經過急性期,即傷后的5-7天即可進行適度的功能鍛煉。在康復階段,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,不可操之過急。一般未行石膏固定的患者,通常需要在佩戴踝關節(jié)保護護具下進行踝關節(jié)活動度訓練,在傷后的4周內僅可以鍛煉踝關節(jié)屈伸活動,石膏固定的患者也可以行屈伸功能鍛煉。踝關節(jié)跖屈鍛煉:使踝關節(jié)跖屈,并堅持15秒鐘,復原,重復10次,每天做4~6次。踝關節(jié)背伸鍛煉:使關節(jié)向上背伸,并堅持15秒鐘,復原,重復10次,每天做4~6次。待4周拆除石膏或護具后可以行踝關節(jié)內外翻鍛煉。踝關節(jié)內翻鍛煉:向內牽拉腳。踝關節(jié)外翻牽拉:向外牽拉腳。對于功能鍛煉,一定遵循循序漸進原則,逐漸增加運動量。

    如果崴腳造成骨折,可以活動上半身,例如做仰臥起坐、提舉啞鈴、提臀收腹。還可以平躺,雙手緊握床邊,兩腿在空中做蹬自行車的動作,屈伸腳趾等。

    平躺時可抬高患肢高于心臟,以便血液回流,減輕足部腫脹;坐位時,把患腳平放在另一把椅子上;行走時,不要用患肢踩地負重,要持雙拐或坐輪椅。




      對于大多數人(約70%)來說,崴腳經過正確的保守處理都恢復良好。對于那些早期沒有正確處理、經常崴腳的患者,外側副韌帶可能已無法自行修復,這種情況也不用過于緊張,可以通過微創(chuàng)技術修復或重建,恢復踝部的穩(wěn)定性。

   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

    【真相】崴腳初期原來不應該按揉,這樣處理才是對的……
  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,在线视频亚洲一线,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99,国自产拍在线观看播放

    <span id="z1db9"></span>
    <sup id="z1db9"><track id="z1db9"><big id="z1db9"></big></track></sup>
    <dfn id="z1db9"><b id="z1db9"><span id="z1db9"></span></b></dfn>

    <object id="z1db9"><button id="z1db9"><label id="z1db9"></label></button></object>